东方经济网

姚锦龙:三个标的煤矿达产后,每年可实现超30亿利润(2)

2024-11-05 21:01    来源:财联社      字号:

  七年过去,这位氢能行业“先行者”表现如何?姚锦龙向记者介绍,美锦能源的氢能产业体系由2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公司组成,控股两个整车厂,参股碳纸、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燃料电池系统、氢气制取和供应、加氢站等几乎所有环节。在2023年年报中,美锦能源表示,“公司目前已基本实现氢能全产业链布局。”

  姚锦龙强调,目前美锦能源对氢能的布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氢能供应网络建设,即制氢、储运到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这部分是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二是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佛山飞驰)作为切入点,打通氢能装备的研发、生产和制造,降低系统成本,提升耐久性和效率,推动氢能利用趋于平价化;三是氢能关键材料的研发,目前部分材料依赖于进口,美锦将利用自身产业优势,解决这些卡脖子问题,目前已经通过鸿基创能成功实现了膜电极的国产化,接下来将通过骊能新能源重点攻克气体扩散层的卡脖子问题。

  8月29日,美景能源在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在氢能领域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产业团队,多个核心零部件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中膜电极市场占有率高达50%。整车板块,控股子公司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及青岛美锦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合计年产能1万台,目前已经累计向市场交付各类型燃料电池商用车近4000台,安全运行里程超过1.5亿公里,并向马来西亚和智利成功交付燃料电池整车。在无人驾驶技术方面,飞驰汽车与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共同开发的搭载L4级自动驾驶系统的氢燃料电池重卡已完成道路测试。

  “氢燃料电池汽车续航长,且不受温度影响,适合长途重载工况,也就是商用。业内普遍认为,氢能重卡将是国内燃料电池最先实现商业化的细分市场之一,未来氢燃料电池车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姚锦龙话锋一转,“但整车只是我们氢能板块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布局。未来10年,氢燃料电池汽车或是美锦能源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但再往后美锦能源将推进氢能进一步融入能源体系,实现在电力、化工、制造、交通、建筑、甚至居民生活等领域的深入融合。”

  在姚锦龙看来,新型能源形式的从推广到普及需要经历较长的周期,这里面涉及能源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应用技术的研发与升级、应用场景的改造等工作。纯电动汽车从出现到规模化推广也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对照新能源电动车的发展轨迹,氢燃料电池汽车正处于群雄逐鹿的时代,产业链上各环节尚未出现巨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正处于关键推广期,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规模近年来保持高速增长,在核心产业链和关键技术领域,也在逐步实现性能稳步提升和国产化替代,随着氢能在交通领域的应用生态体系化、系统化构建完成,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谈痛点:行业已经开始“内卷”,将进一步开拓多元应用场景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全球氢能汽车的保有量只有6万多辆,但行业已经开始“内卷”。

  按照姚锦龙的说法,目前佛山飞驰的氢能商用车本身是赚钱的,但由于出货量太小,导致固定成本摊销太大。与此同时,氢能商用车的价格每年都在逐步下降。他举例,现在一辆49吨的氢能牵引车售价普遍在110万-120万元,价格大概只有四年前的一半。按这个趋势,三年后,氢能重卡和电动重卡的价格基本可以持平。

  据公开报道,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预计,2030年前后氢能燃料电池轿车将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实现这一愿景的前提是,氢源成本降至30元/公斤以下时才能与油车竞争。姚锦龙表示,美锦能源工业副产氢提纯的灰氢成本在10元/公斤左右,绿电制绿氢成本在20元/公斤左右。综合考虑氢气运输成本、加氢站运营成本和氢气价格补贴,当前氢气枪口价一般控制在 30-35元/公斤。未来随着氢能规模化应用,氢气价格还将进一步降低。

  目前美锦能源控股佛山飞驰和青岛美锦两家整车厂。其中,佛山飞驰在2021-2023年氢燃料电池重卡销量全行业排名第一,2021-2023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全行业排名第二。“根据交强险数据,2024年1-9月氢燃料电池车累计上险量,青岛美锦位居行业第三,市场占有率8%,佛山飞驰市场占有率5%,两者合计位居行业第一。” 姚锦龙说。

  姚锦龙认为,从技术研发角度看,目前中国氢能产业链基本可以实现国产化,安全性没有任何问题;从市场应用角度看,最大的痛点在于使用场景开发不足。综合作用下,导致目前国内氢能行业“车贵站少”。基于此,未来美锦能源将会进一步开拓多元应用场景,综合布局氢燃料电池相关赛道,提高氢燃料电池的成本优势。

  姚锦龙提到,目前氢能领域的很多关键材料都有着广泛应用,比如美锦能源与张久俊院士正在合作研发的气体扩散层项目,在化工、环保、军工领域均有其应用场景,该项技术目前国外仍然占主导,成为限制燃料电池发展的“卡脖子”环节。随着这项关键材料的研发突破,有望全面实现自主化生产,并进一步将这些技术优势扩展到其他相关领域,以实现对国外产品的全面替代。

  值得一提的是,美锦能源投资的国鸿氢能(09663.HK)在去年12月登陆港交所上市,成为继亿华通之后的“氢能第二股”。公开资料显示,国鸿氢能以氢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分布式发电、制氢装备为核心产品。按照2022年出货量及销售量计,其已成为全国最大氢燃料电池电堆制造商、第二大氢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商。

  此外,美锦能源以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下称“鸿基创能”)膜电极项目为起点,布局燃料电池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上下游产业链。鸿基创能由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叶思宇创办。据姚锦龙介绍,膜电极类似于新能源电动车的电机,占氢能车整车成本的50%左右。目前鸿基创能的市场占有率约50%,预计明年准备申报科创板上市。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编辑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