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网

千年张择端 百年王锡良 《清明上河图.宫廷福筒》重塑传世名画价值

2020-05-22 17:11    来源:东方经济网      字号:

  公元前1106年,北宋翰林书画院画家张择端创作了千古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这件作品展现了12世纪我国都市各阶层人物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艺术手法处理上具有高度的成就,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人文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国宝级名画被后世临摹、演绎的不胜枚举,然而,在传承上有所创新,并以新的媒介形式创作的极少。就在公元2020年,紫禁城600周年之际,一位九十八岁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不负期许,用半年时间,打造了一款史无前例的清明上河图宫廷《福筒》,他就是被誉为“中国瓷坛泰斗”王锡良。千年张择端,百年王锡良,是什么让跨越了千年的两位名家有了如此微妙的缘分?其实就是这件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在引领这位百岁老人矢志不渝地为当代陶瓷界留下重量级的宝贵遗产。  

  因为热爱所以专注。一千多年前,张择端还是汴京城一位游学者,由于喜欢绘画,才成为宋徽宗主持的翰林图画院供职,一入行就进入国家级画院,并展现出类拔萃的佳作,只是因为热爱才会倾注全力。张择端尤工界画,擅长描绘舟车、桥梁、街道,以及城市里的生活场景,生活在汴京城的张择端,每天见到繁华热闹的街巷码头,便有了想描绘这番场景的念头。《清明上河图》全卷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绢本设色,画面人物众多,景象的恢宏以及表现技巧的生动完美等所构成的独特艺术效果 。由于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丰富的社会意义,使得这件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达到了高度完美的统一。

  出身陶瓷世家,百岁再创经典。王锡良出生于陶瓷名都景德镇。从小跟随叔父王大凡先生(珠山八友之一)学艺,受到名瓷大师的熏陶,与陶瓷结缘。王锡良大师在第一次见到《清明上河图》时,才刚刚13岁,所见虽是临摹之作,但上面虹桥热闹的场面,嫩柳初春的景致,汴河上下的街市,繁而有序,生动有致,人物描绘形神兼备,此情此景深深吸引这位少年。正是从此时开始,王锡良就暗暗立志,一定要把《清明上河图》镌刻在瓷器之上。多年的努力,让他成为了景德镇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但他依然深入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写生,他游览各地繁华城镇,这位艺苑老人的多年游历,仿佛就是为了见遍世界万千,把真真切切的《清明上河图》镌刻于瓷上。

  

  2020年,王锡良终于得偿所愿,在其即将步入期颐之时,开始创作清明上河图宫廷《福筒》,用独创的瓷雕技法,设计出了一幅层叠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可谓是当代制瓷史上,以瓷载画的高水平展现。千年王希梦,百年王锡良,终因千古名作成就了瓷史上的又一佳话。

  (客户宣传稿件,图文均由客户提供,仅供参考)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刘洋
相关文章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