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成心病 诺曼姿刘小俐老师教你从根源解难题
2019-06-10 11:27 来源:东方经济网 字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盛行,许多青少年甚至更小的孩子开始与游戏有了更多的接触。
前两天接待了一位焦虑妈妈李女士:她的孩子明年就要参加中考了,但孩子玩手机游戏的瘾却越来越大,每天空余时间就捧着手机,陷在手机的游戏世界无法自拔。眼看着这次的期中考试从原来的班级前十到现在的倒数第四。李女士焦急如焚,实在没有办法了,才托朋友介绍过来咨询到底该怎么办。
“00后”、“10后”从小生活在以手机、Ipad和以QQ、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中,是与父母完全不同的“数字原住民一代”。过度担心孩子沉迷其中,是现在家长的普遍忧虑现象,因为动漫、手游、二次元等等,使得孩子和家长之间的关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甚至有家长抱怨:“现在教育孩子真的太难了,视若珍宝般供养着,结果却因手机游戏与自己渐行渐远了,严管严控反而事倍功半,到底这是怎么了?”
《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84亿人,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青少年是游戏用户主力群体之一,熊孩子盗刷父母的银行卡充值买装备的案例比比皆是。那么如何让孩子不再痴迷网络和游戏,且在数字时代做个好父母,已经成为许多家长迫切想要深究的问题。
刘小俐老师告诉李女士:
通常孩子深迷于手机或其他电子产品的危害,并不是因为电子产品本身,主要存在“不了解、关系差、缺引导、坏示范”的亲子关系上。
电子产品,对于孩子来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多数父母担心孩子深迷网络会耽误学习、影响视力、接触到负面信息或是交上了“坏朋友”等等,但网络化生存虽是新媒体时代的大趋势,一味地阻止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可能意味着逼孩子远离这个时代。
所以首先要及时了解孩子的网络生活情况,并纠正孩子正确使用手机上网或恰当玩游戏的好习惯。很多父母也尝试着和孩子约定每天玩多久、作业完成了才能碰手机等严管严控的条款。但严管严控会造成孩子叛逆,偷着玩、哭着喊着闹,最终导致家长对此对孩子打骂或是妥协。“严管”看上去是“爱孩子”,实际上是“错爱”了孩子,经常责备孩子则会造成他们现实生活缺乏成就感,长期会导致加重亲子间的隔阂,甚至会让孩子更加深陷电子产品的游戏中不能自拔。
另外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屏幕前父母要作孩子的好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时刻在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如果父母天天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孩子会认为爸妈最喜欢玩手机,不怎么看书,孩子会潜移默化的跟着学,这样想让孩子戒掉手机瘾那必定是难上加难的事了。
最重要的一点,要从孩子为何深迷游戏的根源去解决问题,是因为孩子学业压力大?自控能力差?还是为了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满足?等等。深入分析后,对应相应的问题给出合理的方法,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不断地给孩子创造提供体会独立感、成就感和愉悦感的机会,用价值驱动让孩子摆脱对手机的依赖,同时让他们自己梳理价值,明白到底想要什么,并学会调整心态和情绪,真正掌握这些方法,才真正解决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所带来的烦恼。
千万别让手机毁了孩子一辈子,所以要给予孩子有效的方法,有原则的接纳、爱和信任,他们自然会有所改变,他们的进步一定会变成父母口中常说的“别人家的孩子”。
另外7月26-28日,由刘小俐老师亲授《让天下没有难养的孩子》家庭关系咨询暑期亲子专场重磅开课!这绝对是广大父母的福音,刘老师将手把手指导父母和孩子正确的沟通方法,亲子关系的黄金原则,激发孩子内在潜能及其创造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自己扔掉手机,自信自立自强,健康快乐成长!
Ps:父母同孩子一起参加,学习效果更加倍!
报名热线:韩老师18611259149/徐老师13910068356
(客户宣传稿件,图文均由客户提供,仅供参考)
- 1商务部: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交流取得了一定进展
- 2多家上市公司实控人、控股股东频频以协议转让的方式出让股权
- 3江西首支省级科创基金开始招GP了,预计目标规模20亿元
- 4英伟达即将披露三季度财报,已有多家机构分析师上调英伟达目标价
- 5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后,华尔街对于美联储明年降息前景的担忧愈发强烈
- 6黄羽鸡行情走势相对平稳,未出现较大季节性波动,企业将仍处于盈利区间范围内
- 7多只黄金ETF基金份额创新高,再有黄金ETF宣布降费
- 8人形机器人利好催化密集,相关概念股表现活跃
- 9互换便利首批500亿元操作已经落地,超过12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再贷款
- 10小额贷款行业洗牌加速,商丘至少31家小贷公司未通过年审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