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经济网

任何一位诺奖作家的到来都会成为谁也不愿错过的宝贵选题

2016-08-28 16:33    来源:东方经济网      字号:

  数据显示,2016年8月,京沪两地的中国媒体都在“严阵以待”着一位外国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尽管2012年莫言获奖,已经了却了中国的一桩宿梦,然而加持在诺奖之上的光环依旧炫目,任何一位诺奖作家的到来都会成为谁也不愿错过的宝贵选题。更何况,这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去年得奖之后的首次来华,此前她只在1989年跟随苏联作家代表团去过一次上海,然而那时中国还没有几个人认识她。

  从白俄罗斯明斯克到中国上海,十几个小时的飞行加上5个小时的时差让这位68岁的作家疲惫不堪;而从15摄氏度的环境突然转换到近40摄氏度的高温,更让她倍感不适。踏上中国土地的第一天,她就感冒了。

  接下来,每一天的行程都被排得满满当当。对谈、签售、采访,所有人都希望在她短暂的停留期内和她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结束了在上海的活动,阿列克谢耶维奇一早又登上飞往北京的航班,而就在这天下午,凤凰文化和另一家媒体的两场专访还在等待着她。虽然提出过取消部分安排的想法,但她天生和善的为人和多年来作为记者与作家采访他人的经历,最终还是坚持着满足了每一位中国朋友的期待,只在原定的一个小时休息时间之外多要求了半个小时。见到她的时候,她的确面露疲态,满脸倦容。

  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给予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颁奖词是:“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她用文字记录下卫国战争、阿富汗战争、切尔诺贝利事件中普通人的见证和想法,揭露了人类历史上那些灾难里被掩盖的真相;她将目光锁定在战争中的女性和儿童,深刻地揭示了战争带给人类的折磨和痛苦。诺贝尔文学委员会五位委员之一的贺拉斯·恩道尔评价她的调查比任何作品都更深入,揭示了社会对精神和情感的破坏。事实上,阿列克谢耶维奇作品的政治性、历史性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其文学性。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小燕
  • 热图
  • 精彩瞬间
  • 精彩新闻
  • 随便看看
热门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jvbao#sw2008.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5